防疫消災五毒隔離~()

講題5.png

視頻: https://youtu.be/jAW9BR4PH0Q

 

 疫情防控 揭示五毒引患

百病從心起,養生先養心

五毒癮患

貪毒 嗔毒 癡毒 慢毒 疑毒

身受病 心先病 心病五毒貪.....

毒害身心 致使靈性輪迴不止

疫情防控 揭示五毒引患-()
(一)貪:是貪愛五欲,

我們無名煩惱的造業根本源於「貪」。

   貪的途徑來自五根~....

引發~五欲色....

陰蘊潛藏~.....

五欲過患 身心俱損 皆因恣意貪婪

原本清淨無染的心 清淨心

天清地濁,天動地靜

天性清靈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亙古以來,吾人清淨「自性」未曾玷汙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亙古以來,「道」之實性終不曾毀壞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亙古以來,萬相、萬物皆具足其「能量」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亙古以來,「自性」化育的「元氣」未曾終止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亙古以來,萬相、萬物皆因「道」而生化萬有 自性元神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心被貪嗔癡慢疑 五毒所擾

人心好靜,而欲牽之。五欲 眼貪色.耳貪音.鼻貪香.舌貪味.身貪觸.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五門緊閉外賊不入

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色.....

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澄心淨意 五欲無染

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萬法唯心愛憎 好壞 善惡 美醜

外觀其形,形無其形;幻境緣影 ~....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遠觀其物,物無其物。百年身 身物外物

三者既悟,唯見於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 性在身心在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心是地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 天有神

既驚其神,即著萬物;心著外物

既著萬物,即生貪求;心生貪求

既生貪求,即是煩惱; 無明煩惱苦根

煩惱妄想,憂苦身心;  常沉苦海 失道

《華嚴經》云: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有一個心,祂好像是一個善於工筆畫的師傅,

能夠畫出種種的欲..無色三界器世間,

也能夠畫出一切有情眾生的五蘊身。

心中含藏人的業種,祂就幫你製造出

一個人的五蘊身讓你使用,

心中含藏著畜生的業種,

祂就幫你製造出種種不同的畜生身,

供你來酬償業果,由此因緣而受種種的苦報。

心性多慳貪、嫉妒、邪見、欺誑、廣造眾惡,

則為你製造鬼道有情的五蘊身;

如果廣行十善業道利樂有情者,

就讓你生到欲界天受用欲界天的天福

乃至十方三世一切佛所成之佛身,

都是在說這個能夠出生三界一切法界的心。

修道即是修心

防疫 外毒是病菌 防疫 內毒是心中的嗜慾

古人說:經常舉行酒會宴客作樂的,

絕對不是一個正派人的家庭;

喜歡靡靡之音和愛穿華麗豔服的,

絕對不是一個正派的讀書人;

名利和權位觀念太重的人,

絕對不是一個好官吏。

孔子說:「立志追求真理,

而恥於粗布淡飯的人,不值得交談。」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

未足與議也。」

指的是

飲宴之樂多,不是個好人家;

聲華之習勝,不是個好士子;

名位之念重,不是個好臣士。

~

清朝 獻縣衙門公署裡有個小差吏王某,

是個刀筆吏,專靠耍筆桿子幫人訴訟,

每接到訴訟辨乘機敲詐勒索他人的財物。

但他每得到一筆不義之財後,

必然被另一起意外事故消耗掉。

這獻縣衙門附近的城隍廟裡有個道童,

一天夜晚,他路過大殿的走廊下,

聽見有兩個鬼吏在殿堂里拿著賬簿在對帳。其中一位說:「那傢伙今年搜刮的錢財可真不少!得想個辦法讓他損耗損耗!」

正在沉思間,另一位說:「只要一個翠雲,就夠他受了,沒必要再費其它的周折啦!」這城隍廟裡經常鬧鬼,道童已經司空見慣,也不害怕。但不知那二吏所說的翠雲到底是什麼人?也不知是要給誰損耗?

不久,獻縣城內的妓院中新來一位

名叫翠雲的妓女。那王某立即就被這翠雲的美色迷住了。在她身上花去了所積蓄的不義之財有八九成。還被染上一身惡瘡,

他延醫用藥,百般調治,

等到他的病差不多治好了,

他所有詐來的積蓄也全花光了。

人們統計他平生所得的不義之財,

可以用手指頭算得出的,巧取金額大約就有三四萬兩文銀。後來他得了瘋病暴死,

竟連買口棺材的錢都沒有。

唐朝有個 鳥巢禪師給做官者的忠告:

刀筆為官四十年

是是非非有萬千

一家飽暖千家怨

半世功名百世冤

故事~

過去有位算命先生虞春潭,他給人推算,大部分都很靈驗。 又一次他去襄陽、漢陽一帶遊歷,與一位讀書人同船,兩人相談甚歡,十分投機。

時間長了虞先生發現這個讀書人不睡覺也不吃飯,心裏懷疑他非仙即鬼。

 夜裡暗中問他。

讀書人回答說:「我既不是仙也不是鬼,

是文昌帝君治下的司祿之神,有事到南嶽去。 因為和你有緣,所 以能夠聚在一起盤桓幾天。」

算命的虞春譚問他:「對於命理算命,

我自認為理解頗深,懂得很多了。

 可是有一次我推算某人應當大貴,

可是竟沒有靈驗。 您是主宰功名、祿位的,一定知道緣由吧。」

讀書人說:「這個人的命本來是應該大貴,但他太過於熱衷做官,

所以就被消減了十分之七。 」

算命的虞春譚說:「熱中做官,也是人之常情,為什麼冥間對這個懲罰這麼重呢?」

讀書人答說:「凡熱衷於做官的,其中強悍的必定會倚仗權勢作威作福,必定陰狠而且剛愎自用; 而那些個比較軟弱的則總是要想方設法保住自己的官位,這樣的人一定是心地險惡而且深藏不露。 還會仗勢作惡,保住官位,一定會導致他們勾心鬥角,爭寵鬥勝陰謀算計排擠別人。 至於到了排擠這一步,那就會根本不看這個人是好還是不好,只論是不是與自己是一夥的,即黨同伐異;也不管那件事情是不是該做的,只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 這樣的人做了官,那壞處弊端說都說不完哪。 你說的那個人他的惡行就是貪婪而且殘酷,何止是削減祿位 他的壽命都要消減折壽! 」

算命的虞春譚記住了這位讀書人的話。 過了兩年多, 那個人果然死了。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五欲貪毒自害生命…….閱微草堂筆記 

閱微筆記是二百多年前 清乾隆年間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 紀曉嵐所寫的

紀曉嵐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他才思敏捷,口才絕頂,能言善辯,被譽為--鐵齒銅牙

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了紀曉嵐幾十年中親耳聽到並記錄下來的故事

大學: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對別人說著違背良心的話,將來也會遭受別人對你良心的譴責;

用昧著良心不正當方法所賺取的財貨,將來也會受到不正當的方式而流失。

導致身敗名裂的根本源於心「貪」

防範疫情外毒病菌傳染可怕

萌生內毒的貪婪嗜慾更可怕

閱微草堂筆記

紀曉嵐的家奴紀昌本來姓魏,後來就改隨主人姓紀。紀昌從小喜歡讀書,而且對文藝也很嫻熟,寫字也很工整。他最有心計,平生沒有一件事情吃過虧。

晚年,他得了一種奇怪的病,眼睛不能看,耳朵不能聽,口不能說,手腳不能動,全身肌肉萎縮麻痹,不知痛癢。把他仰放在床上,就象木頭和石塊一般,只有呼吸還在繼續,因而知道他沒死。

每天按時把飯菜放在他口中,他還能咀嚼吞咽食物,給他診斷時,他的六脈平和,沒有一點生病的狀態,名醫也對他束手無策。象這樣一直過了好幾年,他才死去。老僧果成說:這種病是身體死了,而心還活著。自古以來,醫書上從沒有記載過。是報應嗎?然而這個家奴平生並沒有做過很不好的事,只不過事事只求對自己有好處,機關算盡罷了。看來乖巧是上天所忌的,確實不錯。

五根萌生五欲

1.. 對境成色~心弊在放任眼根著色的偏見

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不著色相,不留聲影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

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部好文章(真性情)

可惜卻被內容不健全的雜亂偏見給封閉了;

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首美妙的樂曲,

可惜卻被一些妖邪的歌聲和豔麗的舞蹈所埋沒了。 所以一個有學問的讀書人,

必須排除一切外來物慾的引誘,

直接用自己的智慧尋求本性,

如此才能求得一生受用不盡的真學問。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

都被殘篇斷簡封錮了;

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豔舞湮沒了。

學者須掃除外物,直覓本來,

才有個真受用。 

讀心中之名文 聽本真之妙曲 (心眼)

真誠的心為人處世~君子坦蕩蕩

2.. 對境成聲~心弊在放任耳根偏聽的缺失

子路勇於遷善,人如告訴他有過失,

他就歡喜;夏禹聽見人家很好的言論,

就虛心拜受;大舜又比這兩人偉大:

他不待別人言說,天生就和善人同好惡;

並且肯放棄自己的成見,順從公意;

喜歡採取別人的長處以為善;

耳聽純善真實的話  耳聽規勸缺失的話

故事~清雍正末年  雲南甲 浙東乙

"甲乙兩人是好朋友。 甲請乙明自己料理家庭各方面的事務。 後來甲當了撫軍,

甲又請乙輔助公務。 對乙的話甲言出即聽計從。 時間一長,甲發現自己的財產都被乙侵佔了。 甲發現后,雖然看出乙的奸詐,但是考慮到兩人多年的關係和情分,

只是稍微責備了幾句。 由於乙抓住了甲的短處和陰私,不但不認錯,反而反咬一口,指責甲的不是。 甲非常氣憤,

便向城隍神告狀。 當夜,

甲夢見城隍對他說:『乙這個人陰險惡毒,你為什麼會那樣地信任他呢? '

 甲說:'因為他事事順著我的心意。

  城隍感慨道:"一個能事事順著你的心意的人,可怕得很哪! 你不但不怕他,還喜歡他,他不欺騙你還欺騙誰?

這個人已經惡貫滿盈,一定會得到報應的; 而甲則是自作自受,請你不要再告狀了。 ”

古人說: 道吾好者是吾賊,道我惡者是我師

有時拍馬屁者,為了奉承我而不說真話,

使我繼續錯下去,這樣反而害了我,

這比賊還要可怕啊

有時反對我者,做事情處處憎對我,

本來是對我不利的,正是這樣,

我做的事情處處都要小心,恐怕有差錯,

這反而教育了我,就好象是自已的老師一樣。

一個人的耳朵假若能常聽些不中聽的話,

心裡經常想些不如意的事,

這才是敦品勵德的好教訓。

反之,若每句話都好聽,每件事都很稱心,

那就等於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劇毒之中了。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修德行的砥石。

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

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有個世家子弟,占卜的曾經說他是大貴之命,相面的也他是大貴之命。可是到了垂老之年,只做到了六品官。有一天扶乩,他就問為什麼官運不順 

乩仙寫到:“ 占卜的沒錯,相面的也沒錯。是因為太夫人對你太偏愛的緣故,就削減了你的官祿只能做到六品。 ” 

他又拜問:“ 母親偏愛的确也難免,怎麼至于削減官祿呢?”

乩仙又寫道:“ ‘禮’這部書上‘繼母如母’,就是說繼母也要如同親生母親一樣,對待前妻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樣;妾生的儿子當嫡母去世的时候要服孝三年,那么對待妾生的儿子也應當如同對待親生儿子一樣。但是人情險惡,自己划定界限,自己生的和不是自己生的,心里分的就如同水火一樣不相容。

私心一起,机心万端。小到飲食起居,大到錢物田宅,沒有一樣不是給親生的优厚,非親生的菲薄的。這就已經干犯了造物主的律條了。更有甚者,從中離間挑撥以致進讒构陷、暗中施陰謀,明裡責罵喧囂凌辱,不顧禮法,使遭受毒害的有苦說不出,旁觀的恨得咬牙切齒,還嚷嚷說自己生的孩子受了委屈。鬼神都在怒視,祖宗都哀怨悲痛。 這樣如果不降禍懲罰她的儿子,怎么能彰顯天道的公平呢?

何況人生中的享受,都是有定數的。這邊多了,那邊就要減少。這是天理規律。既然在家里由于強勢,享用增加了;那么自然就會在仕途之上,減掉官運。你從兄弟那里獲利太多了, 不能兩面都占,所以官運坎坷一些又有什么不平的呢?”

。 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 可是社會的法則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餘的人。 那麼,誰能夠減少有餘的,以補給天下人的不足呢? 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因此,有道的聖人這才有所作為而不佔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他是不願意顯示自己的賢能。

3.. 對境聞香臭~弊在放任鼻根執著嗅覺的慾望

能夠忍受吃粗茶淡飯的人,

他們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般清,

純玉一般沌白;而講求穿華美衣服、

吃山珍海味的人,他們大多都甘願作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

因為一個人的志氣要在清心寡慾的狀態下才能表現出來,而一個人的節操都在貪圖物欲享受中喪失怠盡。

蔾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 蓋志以澹泊明,而節從肥甘喪也。

故事~

清朝 南宮的鮑敬之先生說:

村裡有個書生叫陳生,常在神祠中讀書,

夏夜就光著膀子睡到廊下,

夢見神仙把自己召到神座前斥責。

陳生辯解道:

「神殿之中先前有販夫走卒數人酣睡,

我才避到廊檐之下,何以反倒怪罪於我?」

神曰:「他們可以,你就不行。

他們蠢得像豬狗一般,我能跟他們計較嗎?

你可是讀書人,怎麼不知禮儀?」

對啊,《春秋》也是責備賢者,不責備百姓,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君子立於世,

不可隨俗的就不能隨,別遷就。

世人對於違反禮儀之事,動不動就說別人也這麼做過,憑什麼只管我?

,我們說的是事情的對錯,

不去討論事情是否在其他人身上發生過,自古以來,什麼事不曾發生過?

難道別人做過的,你就能做嗎?

而且就視之為理所當然的嗎?

世人 明知故犯 罪加一等

如今修行的人 開齋破戒 自然是罪上加罪

4.. 對境成辨~弊在放任舌根執著美味的慾望

紀曉嵐先祖父當年有個小奴僕名叫大月,年約十三四歲。有一天,大月跟隨村里人一起到河邊捕魚。他用竹筐一下子扣住了一條大魚,有二尺多長。他剛要把魚舉起來讓大家看。那魚在他手中忽然撥剌一甩尾巴,正打在他左頰上。他一失神,腳下一滑,倒在水中。眾人奇怪,他為什麼好久沒從水中爬起來?有人便走過去挽扶他。只見縷縷鮮血在水面上漾開。原來,有一塊破碗片嵌在河底泥土中,鋒利如刀刃,正刺中了他的太陽穴。大月已經因為失血過多而死去了。

在此之前,他母親曾夢見大月被一群人綁起來,推上肉砧板,像豬羊一樣宰割。

她從夢中驚醒,心裡一直很喪氣。從那以後,她常提醒大月,千萬不可與人爭鬥,以免發生不測。但沒想到會被一條魚所擊而死。這大概就是佛家所謂的前世夙怨吧。大月上輩子可能欠下這魚一條命!

美酒佳餚和大魚大肉都不是真正的美味,

其實真正的美味只是那些精茶淡飯;

標奇立異,超凡絕俗的人,

都不算人間真正的偉人,

其實真正的偉人只是那些平凡無奇的人。

濃烈肥美辛辣甘甜不是真正的美味,

真正的美味只是清淡;

神妙奇特卓越優異不是至高的完人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

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唐朝的杜甫說: 豪門之家酒肉堆積變了味,

         宮外路上橫陳著凍死者的屍骨。閱微草堂筆記

紀曉嵐家奴李福的老婆,非常蠻橫暴戾,

每天頂撞公婆,不是當面吼罵,就是背後詛咒,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有人委婉地勸告她,

不孝是要受陰間的懲罰的,她卻轉過頭去冷笑道:「我定期吃觀音齋,念觀音的經,菩薩法力很大,能消災去禍,閻羅王能拿我怎樣?」後來得了治不好的病,痛苦不堪,還說:「這是我念經時沒漱口,燒香用灶火,所以得到這樣的報應,不是因為其他的事。」真是愚蠢啊!

巧舌如簧成語~

舌頭靈巧,象簧片一樣能發出動聽的樂音。

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 

5.. 對境成觸感~弊在放任觸感的慾望

清朝

滄州城南的上河涯,有個無賴名叫呂四。 呂四為人兇橫,什麼壞事都做,人們就像害怕虎狼一樣怕他。 一天傍晚,呂四和一群惡少在村外乘涼。 忽然隱隱約約聽到雷聲,風雨馬上就要來臨。 向遠處望去,見一位少婦急急忙忙躲入河岸的古廟裡去避雨。 呂四對惡少們說:「我們可以強姦她。 "當時已經入夜,陰雲密佈,一片漆黑。 呂四帶一群惡少來到廟前。 他突然沖入廟內,堵住了少婦的口。 眾惡少扒光少婦衣服,紛紛擁上強姦。 突然一道閃電穿過窗櫺射進廟內,呂四見少婦的身貌好像自己的妻子,急忙鬆手問她,果然不錯。 呂四大為惱恨,要拽起妻子扔到河裡淹死她。 妻子大聲哭叫說:"你想強姦別人,導致別人強姦我,天理昭昭,你還想殺我呀? "昌四無話可說,急忙尋找衣褲,可衣褲早已隨風吹入河中漂走了。 呂四彷徨苦思,無計可施,只好自己背著一絲不掛的媳婦回家。 當時雨過天晴,明月高照,呂四夫婦的狼狽相一清二楚,滿村人譁然大笑,爭相上前問他們這是怎麼一回事。 呂四無言回答,竟羞愧得自己投河自盡了。 原來是呂四的妻子回娘家,說定住滿一月才回來。 不料娘家遭受火災,沒有房屋居住,所以提前返回。 呂四不知道,結果造成此難。 後來呂四的妻子夢見呂四回家看她,對她說:"我罪孽深重,該進泥犁地獄,永遠都不能出來。 因為生前侍奉母親還算盡了孝道,冥間官員檢閱檔案,我得受一個蛇身,現在就要去投生了。 你的後夫不久就到,要好好侍奉新公婆;冥間法律不孝罪最重,不要自己蹈入陰曹地府的湯鍋里。

天理昭昭 報應不爽

一晌貪歡,亦是虛幻是說貪圖世間片刻的歡娛,其實不過是虛幻而已。

唐後主李煜的一首詩《浪淘沙》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酒足飯飽之後再回想美酒佳肴的味道,

這時所有的甘美味道都已經全部消失。

房事滿足之後再回味性慾的情趣,

那男女之間魚水之歡的念頭已全部消失。

飽後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

色後思淫,則男女之見盡絕。

臨事痴迷,悟 性定動正

一般人都只知爭名利與官職

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卻不知沒有名聲沒有官職

才是人生真正的樂趣。

一般人都只知道饑餓跟寒冷是最痛苦的事,

卻不知那些不愁衣食的達官貴人,

他們的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才是最痛苦的。

人知名位為樂,不知無名無位之樂為最真;

人知饑寒為慮,不知不饑不寒之慮更為甚。

修道在清楚認識到問題的本質和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後,剩下的就只有建立自我監督、自我反省意識,並勇往直前,不斷積累,直到將「常見他人過」轉變為「常自見己過。的實踐

六祖惠能大師說: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世間的人,如果想要修學佛道,一切法門都不妨礙,要緊的是自己要時常自我反省,看看有沒有什麼過失? 這樣就契合了佛教的義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 ,反省自己 ,檢討自己.

也就是說,學佛的人必須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檢討自己。 能夠反觀自心,知道自己的過失在那裡? 如果連過失在那裡都不知道,怎有可能改過呢?

有過而不能改,又如何能夠超脫呢?

佛法教人改過向善,改之又改,改到真正無過可改,不執一切,使心地清澈,一片靈明,自然能與佛心相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經典課題 講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學聖書軒 的頭像
    學聖書軒

    天覺愚人的部落格

    學聖書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