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機與道運

講題1.png

         

 

 

 

 

 

視頻: https://youtu.be/6taoMvabfmQ

 

 尋師訪道的時代意義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出自唐代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

意思是:天地是萬事萬物的旅舍,

        時光是古往今來的過客。

也就是說時光易逝,人生短暫無常、漂泊無定。

所以在人生在世就要及時把握光陰

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

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

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

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

天地萬古永存,而生命只有一次。

人生最多活百年,百年人生與天地相比只是一瞬間。

有幸生在期間者,不可不知有生活的樂趣,

也不可不懷虛度此生的擔憂。

唐代之大文豪韓愈說: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  授業  解惑也 

替天傳道者稱之明師 

一般技藝授業者稱的業師 

能出色的業師又可尊為名師 

解惑者稱的教師或教授師 

授業解惑二者隨意願可以取捨 

但傳道之明師就有所不同  天時未到  因緣不足 

機緣不成熟都不可能會遇到  可以說可遇而不可求得  事關天時天機天運  鴻雁非時不至 

道非時不傳  法非緣不渡  今時上天大開隆恩 

在此末劫殘年  在五教聖人的教化

都不能挽化人心時  派遣天命明師 

應時應運  普渡有緣眾生  返本還源 

接引原靈回天歸位  帶業往生 

同註天盤  免墜落六道輪迴  永無出期。

人類的物質文明拜歐洲工業革命之賜 

漸漸由農業人力勞動社會  轉型為機器工業社會 

科學隨之日益昌明  傳統的生活方式改變 

純樸潔淨的心靈也隨之變化污染 

人類的倫理道德觀念日趨淡泊 

綱常倫理也不被重視 

五教聖人的教化無法規範約束人類沉淪墮落的心 

上天慈悲賜予人類安和純淨的社會 

變成了禽獸殺戮的世界 

人類忘記了上天要我們投胎在塵世間的用意本懷

為世世代代子子孫孫創造安和樂利的生活環境 

建構大同祥和文明的國際社會

張載名言: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來維繫人類生活在這一塊土地上的基本價值

在大宇宙中注入活耀的生命力

人位列三才

 此為上天敕令原靈投塵伐薪的美意

今時  天運迭轉  末劫殘年  人心思變 

芸芸眾生  只有貪圖虛花假景 

眼前物質享受   一切科學掛帥  

崇尚文明  致使道德淪喪 

世態炎涼  天時失序 

人類災難連綿   地球上的大環境 

遭受嚴重破壞  山河變色森林綠地變成焦土塵沙    水火風災   地震海嘯  全球大瘟疫傳染  貧窮饑荒  戰爭仇恨  恐怖殺戮  彷彿人間煉獄  世間眾生遭受如此苦難  尚不知細思反省  萬物靈首的人類  是否有辜負上天對人類的偏愛  未能回頭上岸  回心向道  實令仙佛憂慮。

昔時上天派遣五教聖人  教化眾生子民:

 性靈如如天上來  理應如如回天去 

要我們子民  在生命過後  要回到上帝身邊

 回天堂故家鄉  但是千百年來 

天人路迷難成  最大的原因就是 

接引眾生回天的明師  太難遇了 

時機未到  苦修難成 因緣尚未成熟的緣故。

今日我們蒙師指點 傳承大道

沒有不是多生累劫所積修

後學今天來分析古今拜明師的因緣

契合天機而明天道真理修行

上古時期 道在君相  道家當運

單傳獨授 一枝獨秀 為春季 青色

中古時期 道在師儒  佛家當運

脈脈相承 師師相續 為夏季 紅色

下古時期 道在庶民  儒家當運

大道普傳 大開普渡 為秋季 白色

上天慈悲  在原靈投胎下凡間之時 

就派遣七佛治世  教化眾生能有生存住世的能力 

教育子民如何來治理這個世間 

教化世人百姓  同時上天也派 

三佛收圓 在末法時期  接引眾生能返本還源 

燃燈古佛  釋迦牟尼佛  彌勒佛 

這三佛都是明師  最後第十佛就是

白陽普渡接引我們回去的彌勒佛 

此佛掌理天盤 

濟公活佛  月慧菩薩  掌理道盤 

辦理末後一着  萬八年開辦前所未有的

三曹普渡  接引九六原佛子回天歸位 

白陽修道弟子同唯一母之子一師之徒

仙兄仙弟仙姊仙妹 同返歸真

例舉拜明師之實例一  軒轅黄帝拜廣成子為明師  

傳說中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軒轅姓公孫公元前2697年誕生 「軒轅」皇帝,在四千六百多年前 軒轅參拜了七十二師,師師能知住世之法,不知脫世之法。有一日,再出一張榜文掛在午門上說:若有人能知天下有真明師,引我去拜他,賞賜千金,官封萬戶侯。掛在午門朝外,命一位朝臣守榜文。

有位名叫:「養馬軍」。有一日清閒無事,信步行到朝門而來,看見出有一張榜文,掛在此處,養馬軍逐將榜文從頭至尾念一遍,說道原來是聖上拜師之事。就將榜文拆落,此時朝臣看見,引他去見皇帝。朝臣奏曰:臣監守榜文,此人前來拆榜,諒必知情,未知聖意如何?軒轅皇帝問曰:你知天下有真名師嗎?養馬軍奏曰:小民有一位侄兒,名曰:廣成子,道德深高,人人都稱他是天下大名師。軒遠皇帝問養馬軍:你侄兒有多少年紀?養馬軍奏曰:我侄兒現今年登十三歲。皇帝曰:朕拜為師者共七十二師,師師都進甲子之年,但只知住世之法,不知脫世之法,廣成子十三歲,有何道德深高?朕明日去拜他為師,若能三日傳授得道,即封你高官爵位,如若傳授三日不能,將你問罪。養馬軍聞言心中大驚,奏曰:待民先轉去與我侄兒說明,我主明日去拜他為師,草民排著香案迎接聖駕,皇帝就許他回去。

養馬軍回轉小林寺,來到禪房,對廣成子說道:賢侄不好了,禍事到了,卻被叔父連累著你。廣成子問曰:何事如此慌張?養馬軍曰:當今軒轅皇帝欲拜明師,有出一張榜文說,有人能知天下真明師,引去拜他者,就賞睗千金,官封萬戶侯。那為叔看見賢侄,人人都稱你是大明師,我大膽將榜文拆落來,封為叔高官爵位,豈不是真好?誰知皇帝明日來拜你為師,若能傳授三日成道,就封為叔高官爵位,如傳授三日不能成道,為叔與賢侄同受此罪,這事卻被為叔連累你。廣成子曰:此乃是小可知是,不妨,待他明日到此,我自然有話應答。

第二天,軒轅皇帝帶領五百名御林軍保駕前來。廣成子即命道童,將這路邊樹木斬倒,擋住來路。軒轅皇帝駕到小林寺前,御林軍奏曰:啟奏我主,到此被樹木阻路,不能前進。皇帝心中轉悟說:是我心不虔誠,即回宮而去。又過一日皇帝即命捲簾將軍,保駕步行,從小路而來。

廣成子又命道童,你將路旁兩邊蘆草結成七十二結。皇帝步行到此處被蘆草橫住,不能經過。捲簾將軍性急,拔出寶劍要割斷蘆結。皇帝曰:不可!不可!今日特來拜師,須當小心,不如你解一結,我拜一拜。解了七十二結,拜了七十二拜,鞠躬而進。

來到寺前,看見有一位道童,問曰:這是小林寺嗎?

道童答偈曰:

小林寂寞少人知,結草為門便是機,道法平等不高下,驕傲逞強莫進來。 皇帝心中轉悟,就行到二門,看見一位道童,手持一枝杖打桃樹。皇帝問曰:道友你打此桃樹何事呢?道童答曰:我打祂不快生桃子。皇帝問曰:桃栽多久了呢?道童答說:桃栽有三日。皇帝曰:桃栽三日安能生桃?

道童作偈曰:桃栽三日未生桃,學道三日豈成道,寬心靜養待時到,根深葉茂結成果。

皇帝行到三門,看見一位老者在燒香併掃地。皇帝問曰:師兄啊!師傅在何處?老者答道:師傅在東邊禪房內。皇帝鞠躬而進看見有一童子端然靜坐,軒轅皇帝就跪在地下。

廣成子問:下面跪者何人?

皇帝達道:弟子軒轅是也。

廣成子說:聞得我主拜七十二師,何師有道?

軒轅皇帝曰:師師有道,奈弟子薄緣不能學之。敢問尊師,如何脫離生死?廣成子答曰:人離色不老,木離火不灰,小心學道,依法受持,必然成道。

軒轅皇帝心中有所悟,拜謝師傅,作別回宮而去。

捲簾將軍看見心中大怒:小小兒童,好生大膽,聖上到此並無行禮,待我明日來斬你一寺人眾。言罷隨駕而去。

 再說小林寺眾徒弟,齊到師傅面前賀喜。

廣成子曰:喜從何來?

眾徒弟曰:聖上拜師傅你為師,豈不是喜。

廣成子曰:只是禍 不是喜。現今保駕捲簾將軍大怒,明日要來斬了一寺人眾。眾徒弟曰:可逃走如何?

廣成子答:此未是道。

眾弟子說:可去求皇帝看他怎麼辦?

廣成子曰:此亦未是道,你明日起來參佛,

課誦經文,雙手拈香同我下山,便知端的。

次日保駕捲簾將軍,果然騎馬飛奔小林寺而來,廣成子同眾徒弟一齊就跪下。捲簾將軍問說:下面跪者何人?

廣成子答:小僧是廣成子,特來要迎接將軍。

將軍問:我主昨天到寺,你如此怠慢無禮,

我比聖上是何等人,你今日雙手拈香,跪在此地何事?

廣成子答道:聖上昨日特來向我求了生死之法,免後來落閻君之手,

小僧今日特來向將軍求生死。

 捲簾將軍曰:爾既然知,我主性命在何人手?

廣成子答:聖上性命在小僧手。

捲簾將軍說:你性命在何人手?

廣成子答:小僧性命在將軍手。

捲簾將軍說:我性命在何人手?

廣成子曰:將軍性命在閻君手。

廣成子作偈曰:

君王問道怕生死,參求一字躲閻囉,

將軍爾來起殺意,命在你手當求你。

捲簾將軍聞此偈,心中開悟,逐對廣成子說:

我今欲拜你為師,未知你意下如何?

廣成子答說:將軍你豈肯修行。

捲簾將軍曰:弟子要求了生死,脫離輪迴之苦。

廣成子曰:你既然要求了生死,隨我而來。

廣成子做前回到寺中,禪床端然靜坐。

捲簾將軍就行到門檻時問道:師傅你知我這一腳是想要出還是想要入?

廣成子回答:將軍你若進一步是上天堂,退一步是下地獄。

捲簾將軍心中開悟說:欺師滅祖罪知非,求師懺悔乞慈悲,

。廣成子見他有真心,與他授記。

作詩:將軍今日回頭悟,韋馱尊者一般同。
後來,軒轅皇帝、勤修道德、修成正果。

為道統明師64代中的前東方第三代祖師~皇帝軒轅                               

再例舉拜明師之實例二 

  孔子問禮於柱下 拜老子為明師

在二千五百多年前  孔子周遊列國  來到周都洛陽  將問禮於老子  請益大道  孔子回來告訴弟子說:「 鳥吾知其能飛  魚吾知其能游  獸吾知其能行  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禮者理也  孔子問理於老子  請示君子之處世之道  行事原則做事態度  能知所進退  老子以見素抱樸  無為之道來教化世人  孔子以忠恕之道   用仁德之心行有為之事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以大公無私有教無類之心  成為萬世師表  在人格世界是一顆永不墜落的巨星  成為中華文化的精髓  留傳萬世  永垂不朽。

為道統明師64代中的前東方第15代祖師~宣聖孔子

再例舉明師之實例三 

釋迦牟尼佛於燃燈佛所授受記

在金剛經第十七分上說: 「 如來於昔日在燃燈佛所之時  請求燃燈佛受記指點  至於無上菩提自性就必須自度  自證自解  如果說我有法  可得到  無上正等正覺菩提時   則我師  燃燈佛  就不會與我授記指點   而語告我於來世當得作佛 名號釋迦牟尼了」。

為道統明師64代中的前東方第19代祖師~釋迦牟尼佛

拜明師之實例四–

六祖惠能三更傳授衣法

在六祖壇經行由品上說:弘忍五祖  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  為惠能大師解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  六祖惠能言下大悟說:「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五祖知道六祖已經自悟本性  即與惠能說:「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識自本心  見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師  佛」。 惠能從五祖處  拜明師得衣鉢  隨逐離開 日後傳法 在六祖壇經上五祖說﹕「自古佛佛惟傳本體  師師密付本心 衣為爭端  止汝勿傳」。

五祖說: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夏季轉秋季的開始  師儒轉庶民的印證

心物合一返璞歸真的時代意義

唐朝六祖惠能說﹕「善知識  菩提般若之智  世人本自有之  只緣心迷不能自悟  須假大善知識  示導見性  因此  拜明師以佛燈傳心燈 開啟妙智慧的時代來臨了

末法時期三曹普渡的日月明師

在彌勒下生經上說﹕「彌勒佛是末世所依托之聖者  能受記於彌勒  即得無上道  永證佛國 」 彌勒救苦真經﹕「彌勒下世不非輕 領寶齊魯靈山地  拈花印證考三乘  落在中原三星地」 「 天真收圓掛聖號 」。明師心法傳承  傳至六祖後正式傳入在家火宅弟子。在六祖滅度前  有弟子問 ﹕心法衣缽將如何傳承?六祖曰﹕吾去七十年  有二位菩薩從東方來  一出家  一在家  同時興化  建立吾宗  締緝伽藍  昌隆法嗣。而今時之先天大道就是六祖惠能所言之在家一脈  同樣身負昌隆法嗣的神聖使命  也就是如今大開普渡  普傳天命的先天大道 。

金剛經正信希有分上說﹕「如來滅後  後五百歲  有持戒修福者  聞此章句  能生信心  以此為實」其意是說  在如來滅度後的二千五百年歲後  有俗家修道者能生發信心  以此為信實  今時佛法在俗家民間百姓  有佛緣者得法修持大道  惠能六祖在壇經付囑品上有弟子問﹕「正法眼藏 傳付何人」 師曰:有道者得  無心者通現在先天大道  普傳在全世界八十多個國家  天時應運  惠能六祖的正法眼藏  不再是僧侶的專利法門  己經普傳於全世界有緣佛子  如果不是  天命明師  應天時天運  來拯救世間有緣的善男信女  那有可能迅速傳遍全世界?

如今白陽應運  儒家當興  孔孟聖道  流傳四海九州  我們不敢奢望  半聖半凡聖業凡業兩得兼顧的白陽修士  各個都能功圓果滿  清淨往生佛國  但當代明師給我們保證  帶業往生彌勒淨土  保你無恙萬八年   彌勒佛的最偉大的宏願就是   化娑婆世界為蓮花邦  把天堂的祥和安樂  無爭無求  無分別對待的景象  搬到人間來實現  在此動亂的世界  暴戾功利的社會  徬徨散渙的人心  道德淪喪的今日  我們能够盡一份社會責任  做一份代天宣化的良心聖業  期望能够實現聖人的偉大理想  化天下為一家  化世界為大同  沒有紛爭  沒有戰亂  沒有飢餓  沒有病痛  沒有仇恨  沒有殺戮暴力  所有的動物生靈和平共存在這世間  如此就是人間天堂。

天機道運

上古時期 道在君相 

         軒轅黄帝拜廣成子  單傳獨授 一枝獨秀

中古時期 道在師儒  

         孔子問禮於柱下 拜老子為明師

         釋迦牟尼佛於燃燈佛所授受記  

         脈脈相承 師師相續

下古時期 道在庶民 

         五祖宏忍傳六祖惠能   道轉庶民

        大道普傳 大開普渡

         寧度俗家千千萬 不度僧家一個僧

如今 

我們有幸生逢其時   看不盡的人生悲歡離合  

嚐不完盡世間酸甜苦澀  還不完的恩愛情仇 

寫不盡的人生悲喜劇本  經歴無數次的生老病死 

讓我們來應用冷靜的智慧仔細思量  生命有限慧命無期

 如果能用有限的生命心力去求取慧命的永恆 

善用生命的價值使之青春不留白  把握當下在自已生命的列車上 

不管我們扮演那一種角色  生旦淨末丑  都能使之綻放多釆多姿的光芒 

讓這支小小生命火炬能在人生的舞台上  盡其所能 

發光發亮  才不白來世間走一遭。

所謂   行遍天下路 還是修行好

     「行盡天下路,唯有修道不誤人 」

聖人有道:

人命無常呼吸間 眼觀紅日落西山

寶山用盡空手回 一失人身萬劫難

在生命的轉折處選擇自己永恆的歸宿 

回頭得渡燈彼岸~同歸覺悟之路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經典課題 講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學聖書軒 的頭像
    學聖書軒

    天覺愚人的部落格

    學聖書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