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觀玅章第一

防疫五毒83.png

https://youtu.be/cJi1UBn8roY

 

道德經是華夏古老文明的智慧結晶,老子學說的精華

道是先天一氣 混元無極是宇宙的能量

是太空的氣場期大無外其小無內

至簡至易至精緻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

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天,亦在人,在身中亦在心

當今華夏文明講道德嗎? 不講道德講權勢講功利 不文明

道德經講了道(無極),可道(太極)  德(無極),下德(太極)

老子曰: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此「無」 ,無形無象 無色無聲 無臭無味 無熱無寒 無左無右   無前無後  無內無外 無始無終 無邊無際 無情無思 無善無惡  恍惚惚恍 杳杳冥冥 無徵兆無端倪 至虛至空 「故稱「無」此「無」本來無名」。老子勉強把它稱為道

此「○」並非沒有 。而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備,無所不涵,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無所不至,它實際是有 是宇宙萬有所從出的唯一總樞紐 無此則無一切

無即「○ 」涵陰陽二氣,是陰陽二氣的合和與統一,陰陽二氣。一正一負,相互吸引 」相互補充,必抵消中和為「○ 」,因此「○ 」似無非無,「 此虛無之體只是相對於有色有相事物而言的一種狀態,一種形式、是假無真有,假虛真實,假空真物,它是含藏一切的最大的有,「○」不是沒有,而是物質的一種初始狀態,此「無」在老子書中論述

一章:「無名天地之始,

六章: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

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二十五章:

,說它「無」卻能生化萬物,說它「有」 ,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搏而不得;「道」就是這樣一種無形無象而又真實存在著。

道的這些體性,被後來的道家人物歸納為「虛無」、「自然」、「純粹」「素樸」「恬淡」「平易」「清靜」、 「無為」、「柔弱」「不爭」等特徵

象可睹,無端倪可察、是內在的,含蓄的不顯露的無意的,而不是人為的、故意的、彰顯的、炫露的、外在的、形式上的、

它。「道」是什麼特徵,上德,就是什麼特徵」。 無限圓滿,至善至美,是至高無上的本體。

老子道德經解上篇

觀玅章第一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道是至高無上的,是在沒有天地之前,有一個沒有形狀的最高能源

天地萬物,都是從她而生,最後由她化解,道是萬有之源,萬化之本。

至高無上,極尊至貴的道沒有偏愛及私情,旋轉運行日月星辰及世間萬物。

無形無象的混元大道,由它所生養萬事萬物而不為己有的博大胸懷和無私

​​​​​​​因而要認識 “無”的概念在道的運行中觀察其中的微妙

 徼。​​​​​​​“無”和 “有”的兩個方面針對同樣的事物卻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放在一起進行觀察思辨​​​​​​​​​​​​​​

  •  妙徼兩者是同一個來源,只是名稱不同。都可說是含義深遠。
    •  

此章總言道之體用,及入道工夫也。

  • 無(名)  空不空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即現如來
  • 有(名)  有不有 

​​​​​​​由致虛寂、守靜篤中聆悟,

當人常靜而無思欲的時候,若能將心神集中在玄關,

冥思靜悟自己身上之妙處,能夠抱守此妙處,就是抱道守一,就是道體的所在。

徼者,道之作用,代表德也。如上司和部屬之間,若能行出正與忠,這便是上下關係之「徼」。在父子之間,若能行出孝與慈,這便是父子關係之「徼」。在夫妻之間,若能行出義與賢,這便是夫妻關係之「徼」。在朋友之間,若能行出誠與信,這便是朋友關係之「徼」。凡是依天理、人情之當然,不違事物發展之常道者,這都是「徼」

第一章講的是「道的體」,第二章講的是「道的用」。這個道沒有離開,所以講道就是德。德就是道。所以第一章叫我們觀「無」,第二章叫我們觀「有」。因此,第一章才講觀玅,第二章就是講觀徼。

第二章是講體用的關係,無極生太極,已經徼動出來,道是無對待。這一章落在這個「德」,是顯露在外的行為。所以在宇宙間,所看到的天地是以道為體,以德為用。因為,天下間的萬事萬物都不能離開這個「體」跟這個「用」。

雖然「玅」跟「徼」是同一個地方出來,但是「德」不能離開「道」,所以我們修道的人謹守德性之修持,但是「體、用」要兼備。

修道就是行德,但是做有為的德,絕對不能離開無為的道,

這是對天下萬事,要用這個道的功能。

第二就是「生有」的現象,

所以第一章是講無極,第二章是講太極,第三章是講世上的行為。

那麼世上的行為就必須要用第一章的道,用第二章的德,這樣叫做道德並行,才符合大道的真理。

這個「徼」是屬於動,「竅」是屬於靜,所以才叫「徼動」,那麼這個徼動就是「用」。

「竅」─人生存在這個世上的所作所為都是由「竅」來產生出來,這是非常的重要,所以這個「徼」就是要動出來,由本體來發生作用。

玅與徼,道與德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道也玄,德也玄,所以才講玄之又玄,眾玅之門,就是說有外玄跟內玄。

內玄是道,外玄是德;那麼這個道是無為,德是有為,告訴我們如何由有為而行無為,不能離開本體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經典課題 講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學聖書軒 的頭像
    學聖書軒

    天覺愚人的部落格

    學聖書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